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重造大顺天在线阅读 - 第294章 国丈捐银

第294章 国丈捐银

    从宫里出来后,周奎也丝毫不耽搁,他立马坐上了绿呢小轿,在几名家丁的侍奉下摇摇晃晃回了府。

    等回到宅子的时候,周家的长子周定快步上前,将父亲从轿子里扶出来。

    “爹,妹妹唤您进宫,到底为了何事?”

    周奎脸上带着几分喜色,却没有直接说话,而是神神秘秘看了眼四周,小声道:“走,咱们进屋再说。”

    穿过几重檐廊后,周奎进了后院书房,他将怀里周皇后的金银首饰拿出来,道:“这些都是你妹妹拿给我的。”

    周定脸上顿时浮现出一片喜色,他拿起桌上的首饰仔细看了几遍,道:“这可都是宫里的物件,手艺那是没得说,光是这些东西拿出去能值好几千两银子呢!”

    周奎点了点头,将周皇后的一番话复述了一遍,这才带着几分埋怨道:“你妹妹想让爹把银子捐给朝廷,可是谁不知道这银子一旦进了朝廷的国库,定会让下面那些贪官污吏瓜分一空,一点作用都不会有,还不如给了我,也算是你妹妹尽的一份孝心!”

    见老父亲贪婪成性,周定反而冷静了下来,他低声道:“爹,这件事估计还是当今圣上吩咐妹妹做的,若是咱们周家分文不出,只怕对妹妹不好,到时候圣上发下脾气来,也是让妹妹吃亏,再说妹妹知道了这件事,也定然不会开心的。”

    周家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的富贵,真正的根基可不是周奎这个老丈人,而是宫里的周皇后,再加上若是连周皇后也给惹恼了,只怕情分也就彻底没了。

    周定思考再三,苦苦劝说了周奎一番,这才让周奎恋恋不舍地放下了首饰,叹口气道:“那你赶紧先拿出去卖了,等换成银子再说。”

    周奎也不犹豫,连忙派人叫来了府中的管事,低低吩咐了几声。

    管事应下后便行完礼,出了书房,只留下了周奎父子二人继续喝着不咸不淡的茶水。

    过了不到半个时辰,管事小心翼翼地来到书房门口,低声道:“老爷,少爷,瑞云轩和尚古斋的二位掌柜的在院子里候着呢。”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瑞云轩和尚古斋便是京城首屈一指的珍玩铺子,平日里跟京城权贵们也没少打交道,得知周家要出一批好东西,自然也不敢怠慢,将当家的掌柜都送上门来收东西。

    周奎意兴阑珊地点了点头,周定便挥手示意让管事的将二位掌柜的来进来。

    不多时,两名衣着朴素的老者规规矩矩走进了书房,给二位爷行了个全礼,便静静候在了一旁,不敢多言语,生怕得罪了贵人。

    “看吧。”

    周奎开口了,让二位掌柜的来看金银首饰。

    两个掌柜的互相客气了一番,便轮流看了一遍首饰,他们都是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行家,自然一眼看出东西的价值,二人互相看了一眼,便各自报出了各自的价钱。

    “五千两。”

    “四千九百两。”

    周奎一听到这些东西能卖五千两银子,只觉得心如滴血,他看了一眼周定,便轻轻点了点头。

    周定心里也明白,光是冲着周家的面子上,两家掌柜的都不敢随意压价,甚至还得有意往高了给,否则真让周家吃了这个亏,将来他们这两家的招牌也就别想在京城里继续挂了。

    见老爷子没有意见,周定也就不再多言语,算是谈妥了这笔生意,将金银首饰给了瑞云轩的掌柜,至于银子瑞云轩那边也已经准备妥当,只待管事清点妥当便可完成交割。

    等这件事了结后,周定嘱托老父亲周奎:“这爹,这些银子还是捐出去吧,这样妹妹在皇上面前也多少有点面子,您说呢?”

    周奎见状,也说不出反对的话来,也只好不情不愿地答应了下来。

    “来人,备轿,老夫要进宫面圣!”

    然而,等轿子到了宫外的时候,周奎却又后悔了,他觉得自己跑前跑后也算是辛苦至极,再说这银子也是他自己换的,旁人也不知道到底值多少钱,还不是自己想说多少就是多少?那么既然如此,又何必分文不取全部上交朝廷呢?

    他想了想,决定只向朝廷捐献三千两,至于剩下的两千两,就当做自己的辛苦费了。

    而此时的崇祯在得知国丈周奎请求觐见,他心中自然有些高兴,说明皇后的确把事情给办成了,当即让人宣国丈进殿。

    周奎也不含糊,他行完礼节后便慷慨陈词了一番,决定要为大明捐献军饷。

    崇祯皇帝一脸期待地望向周奎,只见对方竖起了三根手指头。

    “臣周奎家徒四壁,寒酸窘迫,实在无更多银钱,愿意捐献全部身家的三千两白银,为我大军军饷添上一笔。”

    崇祯的表情顿时有些干涩,原本激动的心情此时也被打掉了九成折扣。

    三千两?你哄叫花子玩呢?

    谁不知道你周家在京畿堪称巨富,不要说是三千两,哪怕是三十万两也能轻轻松松拿出来吧!

    崇祯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看着周奎身上专门穿着的一件打了补丁的衣服,只能将话吞进了肚子里,强颜欢笑道:“有国丈这片心意,朕心实慰,大明朝也必定会旗开得胜!当然,这也离不开更多朝野勋贵大臣的力量........”

    说白了,崇祯已经彻底绝了吃大户的心思了,他决定给下面的官员搞摊牌,这样每家每户捐一点,好歹也能凑一些钱出来。

    可问题是,国丈周奎仅仅捐献了三千两白银的消息已经不翼而飞,整个京畿的勋贵大臣们也都知道了此事,他们也表示要捐献,但是没有一家超过这个数字,大家伙纷纷开始哭穷,有的只捐两千两,还有的只捐五百两,甚至有些官员只捐了五十两。

    等到所有人都表示捐完后,崇祯这才让人统计了一番,可是这一统计下来简直气冒了烟,整个大明朝的勋贵大臣们拢共捐献不到十万两银子.......

    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江湖烟雨秀的明末:重造大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