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镇海王在线阅读 - 第2447章

第2447章

    “大家看看这个江万年的文章,在伦才大典上面竟然提建茅厕之事,何等粗鄙,何等肮脏,简直就是有辱科举大典。”

    焦芳一本正经,言辞激动的说道。

    “陛下,诸公~”

    一直冷眼旁观的刘晋站立出来,群臣一看,顿时就默不作声,安静下来,想要看看刘晋如何去辩解。

    “承蒙陛下恩典,臣有幸主持此次的科举考试,臣不敢有所懈怠,更不敢有丝毫徇私舞弊。”

    “正如焦芳焦侍郎所言,朝廷的伦才大典是为陛下、为朝廷,为大明选拔出治国之才,故而臣在出题的时候,也没有按照往常的惯例去出题,而是出了当今之大明。”

    “出此题是为了考一考学子们对于当今大明的认识,看看他们是否能够认识我们大明正处在千古未有之局势,认识到我大明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出来。”

    “只有能够充分认识当今大明的情况,看到我大明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够真正的来说辅佐天子治理国家,为百姓做一些实事,为我大明的繁荣昌盛做一些有用之事。”

    “刚刚焦侍郎所赞颂的景旸,他确实是才华横溢,文章也是写的极为漂亮,然他通篇所言,皆是歌功颂德,赞叹我大明之盛世,只字为题我大明存在的一些问题,虽有才华,却是不适合为官,上不能辅佐天子,下不能治理好百姓,要之何用?”

    “江万年所写之文章,虽粗鄙,所提之事也是上不了大雅之堂,但所提之事确实是关系到了老百姓的生活,关系到了我大明的长久繁荣昌盛。”

    “伴随着工厂、作坊的兴起,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之中,城市人口日益增长,带来诸多的问题,其中公共为生的为题有违严峻,百姓苦不堪言,江万年所提之事,正是能够解决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能够让城市变的更加干净、漂亮。”

    “故而臣觉得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治国之臣,上能够辅佐天子,下能够为百姓谋福祉。”

    “这也是臣这一次取士所执行的标准,唯一目的就是为陛下,为朝廷选拔出真正的治国之才。”

    “刚刚焦侍郎还弹劾臣收受贿赂之事,臣请陛下命人彻查此事,以还臣一个清白,臣一直以来都公正廉明,忠心陛下,一心为国,从未有过受贿之事,甚至于连所谓的孝敬之类的都不曾收过。”

    “反倒是焦侍郎,据臣所知,每年收取的孝敬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臣请陛下命人一同彻查,如臣有任何不法之处,臣愿意接受处罚。”

    刘晋的声音铿锵有力,言语刚正无比。

    “遭了~”

    听到刘晋的话,焦芳顿时暗道糟糕,同时朝中很多大佬也是跟着皱起眉头来。

    收取贿赂的官员自然是不少,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孝敬的方式来体现,即便是内阁的大佬们在这方面也是说不清楚的,像刘健以前就没少有同乡官员拜访,要个字什么的再给个润笔费。

    这种事情几乎是官场的默认的了,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这样。

    毕竟以前的时候,官员的俸禄实在是太低了,要是靠俸禄来过日子的话,大家都要饿死了,不收点下面官员的孝敬,大家在这京城可就很难体面了。

    也就是现在,俸禄一涨再涨,日子好过不少,再加上很多官员家里面都跟着开工厂、开作坊、搞种植园什么的,都有钱了,日子好过了。

    但孝敬这个默认的规矩,可是一直都有的,你焦芳说刘晋收取贿赂,现在刘晋直接点你的要害。

    第1477章 慌了

    对于焦芳这个人,刘晋原本还不想理会他。

    可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惹怒自己。

    自己儿子没本事考不上进士就在背后胡乱的辱骂刘晋,一张臭嘴,谁都敢骂,刘健、李东阳、谢迁,六部尚书谁都被他给骂过。

    自己好端端,竟然也遭他这样辱骂,气都气死人掉。

    借着出题之事,和张彩对自己进行攻击、诽谤,恨不得致自己于死敌。

    现在又说自己收取贿赂,徇私舞弊,这帽子扣下来,那也是要自己的命,科场舞弊那可是真正的大案,即便是尚书牵连其中,至少也是要掉帽子的。

    如此三番五次,不择手段,刘晋也是怒了。

    说我受贿赂,好啊,那就一起查查吧,将你收孝敬的事情先说清楚。

    本来这事情,刘晋是不想说的,都是官场的一些老规矩了,破坏规矩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会遭人厌恶的。

    但你焦芳要这样做,那就一起查好了。

    “陛下,刘晋次子一派胡言,臣一直以来都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何来受贿一说,反倒是刘晋此人,家财亿万,麾下商行、作坊、工厂、种植园、养殖场不知多少,富可敌国,他的钱财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不是说收取贿赂,又何来如此庞大的财产,他原本只是贫苦之家出身。”

    焦芳急了,赶紧一边自证清白又一边攻讦刘晋。

    “够了~”

    弘治皇帝看着焦芳,双眼之中闪过了寒光。

    他对焦芳这个人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焦芳一直以来都是一条疯狗,乱咬人。

    攻击谩骂弹劾过刘健、李东阳,对于谢迁更是什么帽子都扣上了,内阁的三阁老不和他一般见识就算了,现在又给刘晋扣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