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镇海王在线阅读 - 第2756章

第2756章

    朱厚照这次来南京,任务很多,支持南京长江大桥的开工典礼,还要去孝陵祭拜大明太祖皇帝,以往都是每年派英国公或者是驸马都尉什么的来祭祀,但这一次朱厚照竟然来了,肯定是要去祭拜一番的。

    还要视察江南水灾灾区,将天子对老百姓的关心传达下去,最后还要去淞沪这边视察一下,看看淞沪这边的发展情况。

    当今太子殿下抵达南京的消息也是让整个南直隶和南京上下都兴奋起来。

    已经很久没有天子或者是太子来南京了。

    自从大明的京师搬迁到了北京,这南京的地位是一天不如一天,南京六部都是成了养老院,来这里当官的那都是没有前途,没有未来,等着混吃等死的存在。

    上一个来南京的天子还是宣宗皇帝,从哪以后,再也没有天子或者是太子来南京了,这让南京和南直隶的老少爷们心里面其实很不是滋味。

    本来这大明的国度是南京,没有迁都前,这南京就是大明最大的城市,大家也都能够跟着享受到诸多的好处。

    可是一迁都,南京的地位就下跌的十分厉害,爹不疼妈不爱的。

    到了现在,天津和淞沪都超过南京了,后面还有好几个城市在追赶着南京,指不定在未来就要超过南京了。

    但更让人难过的是现在的南京,非常的萧条。

    原先有着庞大的工业区,成千上万的工厂,每年上百万人来南京这里务工,带动了南京方方面面的发展。

    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什么生意都特别好做,房价也是不断的上涨。

    可是这两年,大量的工厂倒闭或者是迁移到了淞沪去了,没有人来南京务工,很多的地方都变成了一片废墟。

    以前繁华热闹的街道变的无比萧条,没有什么人,房价那是一跌再跌。

    两年前南京的一套房子要一千两银子,可是现在,即便是卖100两银子一套都没有人要,这让无数的南京买房的人哭都没地方哭。

    这其中的失落感,巨大的对比,让南京人极其的渴望能够有所改变,希望能够再回到以前去,回到两年前去。

    而太子殿下的到来,给整个南京带来了希望,大家都渴望这南京这边能够因为太子的到来而重新发展起来。

    当然,也希望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来慢慢改变南京的现状,让南京重新恢复发展。

    四轮马车行驶在南京的大街小巷。

    刘晋透过车窗仔细的看着这里的一切。

    即便是经过了南京本地官员临时所做的表面工作,经过了一番的粉饰,刘晋依然能够看的出来。

    南京比起两年前自己来的时候,确实是要萧条的太多了。

    接到上面的店铺,很多都是关闭的,连招牌都没有,酒楼、茶楼上面的窗户都是关闭的,显然是什么人。

    还有沿途经过的一些地方,能够看到烂尾的房子,只建到一半就停下来了,经过工厂区的时候,尽管工厂的大门被挡住了,但是刘晋还是能够看得出来,这些工厂已经荒芜许久,杂草丛生。

    工厂里面安静无比,根本就听不到任何的轰鸣声,还有一个个高高竖立的烟囱,里面都冒不出烟来,能够看到燕子在上面筑满了巢,时不时还有成群的鸟儿在上面停留,飞来飞去。

    即便是车队进入到南京的老城区这里,也能够看得出来,老城区这里也变的萧条无比,有气无力做着买卖的店家;很多房屋都是空,很多人跑去淞沪这边做事了。

    “或许该去秦淮河上看看,看看哪里的花船数量是不是也减少了。”

    刘晋看着这一切,尽管了南京本地官员的粉饰都已经如此萧条了,足见南京现在确实是太衰败了。

    第1660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

    南京,刘晋下榻的金陵大酒店。

    刘晋和王守仁正喝着小酒、看着如今萧条的金陵城。

    “刘晋,你一向足智多谋,帮忙想想办法吧,这金陵再这样下去的话,恐怕到时候就会变成极其普通的一座城市了。”

    王守仁看着外面,说实话,他对于金陵现在的形势也是忧心忡忡。

    大明正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时期,大明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迅猛的发展之中。

    京津就不用说了,淞沪这才多少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了大明第三大的城市,西域这边的伊犁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湖广的武昌、江西的南昌、广东的广州、南洋的月牙城、河南的开封,这一个个城市都在快速的崛起,发展迅猛。

    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时期,南京不仅仅没有发展,反而在飞速的倒退,再这样持续下去,估计着再过上几年的时间,南京就真的没有任何地位了。

    城市的发展,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时期,那就必然会跟不上,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更何况,南京现在所拥有的诸多优势在逐渐的被淞沪所取代。

    淞沪海河运输都极其的方便,交通地理位置极其的重要,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商旅现在都选择到淞沪去而不是来南京来。

    以前还可以说靠着秦淮河的漕运来支撑,但是现在漕运已经没落,正在兴起的是海运,新型的蒸汽大轮船一艘都可以顶你好多艘漕运船,再加上铁路的修建,粮食的运输并一定需要依赖漕运,漕运地位都在逐渐下降,南京也别指望能够好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