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镇海王在线阅读 - 第3397章

第3397章

    “陛下,臣也以为没必要如此大费周章,耗费大量的资金在上面。”

    “臣以为即便是建立预警预防机制,也是可以和现在朝廷的粮仓一样,顶多在各大铁路交通枢纽,交通要地这里多建一些粮仓,多储备一些粮食即可,如果真有什么灾荒的话,从这些地方发粮食过去就可以迅速的稳定下来。”

    杨一清想了想也是表态了。

    虽然说是各地的情况都和历史上有所相似,或许真的会进入小冰河期,但是以大明现在的情况来看。

    刘晋这一次确实是有些担心过头了。

    大明粮食产量充足,储备也足,交通又非常的便捷,还怕什么?

    即便是几个省都颗粒无收,即便是一两年不产粮食,问题也都不大,大明可以轻松的度过去。

    “或许刘晋真的是有些担忧过头了。”

    听完他们的话,弘治皇帝心里面也是觉得有道理,这刘晋是不是真的太有过头了呢。

    大明现在的情况来看,貌似真心不用担心出什么问题,要钱有钱,要粮食有粮食,关键是交通还非常的便捷,并且现在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以前少了很多,占比也是小很多。

    大量的人口都在从事工业、服务员,并且比例越来越大,农业从业的人口越来越少。

    “难道老刘真的担忧的过头了?”

    朱厚照心里面思索起来,仔细的想想貌似以大明现在的情况,真心是不需要担心什么吧,各种各样相应的一些制度什么其实也都已经很完善了。

    大明本身就建有不少的粮仓专门囤积粮食的,关键时刻都是用来赈灾救灾的。

    “陛下,不妨先看看最近几年的情况再来决定,以我们大明现在的情况来说,即便是接连几年的时间出现大范围的灾荒也是不用担心太多的,也足以应付下来。”

    “如果这几年真的和刘公所言的一样,则朝廷可以对此事情进行重视,加强相关方面的一些准备,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也就不需要担心太多。”

    毛纪也是开口说道。

    “嗯~”

    弘治皇帝仔细的思索一番点点头表示同意,虽然刘晋所说的情况和判断还是有依据的,但大明今非昔比了,完全是有能力应付下来的。

    第2047章 大旱1

    刘晋的老家下河屯,刘晋来到海边,看着完全冰封起来的渤海,旁边则是有人在忙碌着在冰上面钻洞。

    “老爷,老爷,已经钻开了。”

    这时,下人急匆匆的过来向刘晋汇报道。

    “哦~”

    刘晋一听也是连忙走过去,仔细的一看,这渤海上面的冰层估计着足足有几十厘米厚,天气实在是太冷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天津港受到的影响太大了,长时间被冰封住的话,会严重影响天津港,也会影响京津地区对外的往来和贸易。”

    刘晋看着厚厚的冰层,陷入了沉思。

    天津港是现在大明最为重要的港口,同时天津也可以说是现在大明的经济中心、工业中心,关系着全球的经济。

    一直以来天津港口也是承担着重要职责,海量的货物都是通过天津港口转运至全球各地的,京津地区是大明最为重要的工业经济中心。

    海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受到寒冷的天气影响,渤海结冰,这严重的影响了天津港以及整个渤海地区港口的运转了。

    “发电给天津造船厂这边,让他们研究破冰船,使用破冰船来保证渤海地区港口的正常运转和往来。”

    想了想刘晋也是给身边的下人吩咐道。

    渤海地区的冰层虽然比较厚,但是和北极地区的冰层相比就不算什么了,只要有破冰船,还是能够轻松的将这些冰层给破碎掉。

    破冰船的研制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最关键的一点其实还是动力。

    如果是传统的帆船或者是人力的划动的船,想要破冰肯定是非常困难的,但现在大明的内燃机技术已经发展多年,早已经运用到了船只上面。

    只需要按照大马力的发动机,再进行特别的设计,完全是可以建造出破冰船来的。

    有了破冰船就可以轻松的在海域上开出一条道路来,进而保证船只的通航,保证天津港口的运转。

    “是!”

    府上的下人一听,也是连忙去传到刘晋的命令。

    “弘治三十八年马上就要到了。”

    “时间过的真快啊!”

    看着眼前冰封的渤海,算算时间,马上就弘治三十八年了。

    历史上这个时候都已经嘉靖朝了,算是真正开始进入大明的多事之秋的时候了,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内忧外患。

    外部的北方草原的鞑靼、辽东女真、东南沿海的倭寇、西南的土司,几乎都是无休无止,没完没了。

    内部,土地兼并严重,人地矛盾尖锐,再加上小冰河期的威力逐渐显现出来,气候开始发生变化,时常都有各种灾荒。

    但这还不算什么,最大的矛盾是大明朝廷开始收不上税了,国库空虚,为此嘉靖皇帝不得不多次派人去江南各地督促税务搞银子。

    然而终究是治标不治本,有时候可以搞到银子,有时候又搞不到银子,大部分时候依然面临着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没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有钱的士绅阶层根本就不用纳税,没钱穷苦的老百姓却是承担起越来越重的税赋压力,矛盾日益尖锐,问题逐渐的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