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在线阅读 - 第430章

第430章

    最后还是刘协一锤定音。

    他自为中军,以虎贲、羽林为主力。甲骑为突击主力,郭武为主将,马超、阎行为左右副将。原则上,马超首发。

    沙陵侯、度辽将军张杨为左翼。

    温侯、奋武将军吕布为右翼。

    说完之后,刘协站起身来,看向角落里的呼厨泉和去卑。“单于,右贤王,你们可愿出战,分一杯羹?”

    呼厨泉犹豫着站起,眼睛却看着去卑。

    去卑还没说话,艾肯忍不住喝道:“你们若是不敢,我愿率匈奴勇士上阵,为陛下效劳。匈奴被鲜卑人欺压了这么久,如今总算有机会报仇,你们却畏头畏尾,就不怕祖先笑话吗?”

    呼厨泉涨红了脸,去卑也神情尴尬。

    刘协却有些意外。

    艾肯做侍从以来,一直不怎么说话,没什么存在感。今天在这样的场合,突然发作,看来骨子里还是有点血性的,怪不得能生出刘渊那样的儿子。

    呼厨泉和去卑商量了两句,拱手道:“陛下,我等并非不肯出战。只是与诸营一比,我们匈奴人的甲胄、军械都相差太远,是以不敢献丑。若陛下能赐一些甲胄、军械,我等愿为陛下死战。”

    刘协笑了,还没说话,吕布喝道:“放肆,竟敢在陛下面前胡说八道。是陛下不肯赏赐尔等甲胄、军械吗?上次作战,你们跟着捡了多少战利品,心里没数?杀敌的时候往后躲,抢战利品的时候比谁都积极,你们就是狗改不了吃屎,忘不了草原上的臭毛病。”

    呼厨泉、去卑脸色大变,却没敢说话。

    刘协摆摆手,示意吕布回座。

    “单于,右贤王,既然你们愿战,那就一起出击吧。温侯,你兵力太少,让单于和右贤王配合你吧。高顺、张辽都有统兵之能,让他们各领五百匈奴人。”

    吕布撇了撇嘴,拱手答应。

    如果不是关系到高顺、张辽的表现机会,他是不肯答应的。

    匈奴人太奸滑,上阵后可能不肯全力以赴,拖后腿。

    “单于,你和右贤王各领一部,配合高顺、张辽作战。会议结束后,先到辎重营领甲胄、军械,尽可能保护周全。”

    呼厨泉、去卑躬身领命。

    他们是捡了不少战利品,但甲胄还是不全。鲜卑人披甲的不多,除了精锐人马,披甲率只有二三成。他们没有汉军那样的实力,主动出击的机会不多,缴获的甲胄自然也有限。

    相比之下,最后来的吕布都已经通过缴获,实现了全员披甲,就连做向导的降卒都拥有了不错的甲胄,在战场上生存的机会大大增加。

    作为匈奴单于庭挑选出来的精锐,如今落到这般田地,也是他们没想到的。

    会议结束,呼厨泉、去卑跟着吕布回帐,又被吕布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通。

    吕布表示,如果不是天子下诏,我是不会要你们的。你们既然愿意配合我部作战,就拿出诚意来,不要三心二意。打赢了,该给你们的功劳、赏赐,都会给你们。要是你们不好好打,别怪我翻脸不认人,就算你们逃到大漠深处,老子也会找到你们,灭你们的族。

    呼厨泉不敢反驳,去卑却有些按捺不住,当即起身,要与吕布理论。

    吕布眼睛一瞪,长身而起,逼到去卑面前,冷笑道:“怎么,你想打一架吗?”

    去卑中等身材,被吕布压了一头,又素来畏惧吕布勇武,哪有和吕布较量的勇气。正自尴尬,张辽上前,将两人拉开。

    “时间不早了,还是先去领甲胄吧。有些甲胄不合身,可能还要挑选一下。”

    去卑无奈地点点头。

    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他们要领的甲胄可不是批量制作的正品,而是拼凑起来战利品。想挑出合适的甲胄,免不了花点时间。

    张辽叫来李药师,让他领着去卑去辎重营。

    上次李药师随着张辽出战立功,已经领过一次甲胄,有经验。

    送走呼厨泉、去卑,吕布收了脾气,对张辽、高顺说道:“文远,子平,你们要看紧这些匈奴人,别被他们坏了事。”

    高顺点点头,却没说话。

    张辽说道:“君侯言之有理,但大战之前,不宜发生冲突。”

    吕布咧嘴笑了。“文远,你还是太年轻了。匈奴人狼子野心,恶习难改。就要是一手拿肉,一手拿刀,他们才会听话。我对他们越狠,他们怕我报复,才不敢在战场上下你们的黑手。”

    张辽恍然。

    吕布收起笑容,目光扫过张辽、高顺。“这是你们难得的机会,一定要好好表现,千万不能让人看扁了,尤其是不能让凉州人看扁了。”

    高顺、张辽躬身领命。

    吕布又道:“这儿是并州,是我的家乡,我们才是主力。谁要是三心二意,丢我的脸,那别怪我翻脸。”

    诸将轰然应诺。

    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战之前

    朝阳初升。

    扶罗韩最后一次整理了一下甲胄,走出大帐。

    亲卫在帐外等着,战马也洗刷得干干净净,静静地站在帐前。

    扶罗韩看了一眼马鞍上垂下的环状物,心情很复杂。这是刚刚出现的马具,形状很简单,但作用却非常大,对骑术不太好的汉人来说尤其如此。

    即使是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鲜卑人,试用了这种马具后,也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