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在线阅读 - 第870章

第870章

    大军未到,粮草先行。在山东初定,度田又搞得人心惶惶的时候,朝廷钱粮紧缺,无力支撑大军征伐。

    所以天子非常重视练兵,要以精兵代替重兵,以减轻钱粮的负担。

    孙策作为一方大将,上限应该是万人。如今孙策麾下有两三万人,必须进行精简,缩编至万人左右。

    除了减轻负担之外,这也是取信于朝廷的手段。

    孙策初附,天子不太可能主动要求他精简人马,以免引起孙策反对,但天子可以拒绝孙策出征,不给他施展的机会。

    在天子明确表示会重用孙策的前提下,孙策应该投桃报李,主动要求精简人马。将真正的精锐挑选出来,战斗力即使有所下降,也不会有兵力下降得那么明显,指挥起来反而更灵活。

    他们都有统兵经验,知道指挥几千人作战与指挥几万人作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就孙策麾下将领而言,能够顺利指挥三四千人作战的都不多,能指挥万人作战的更少。

    将总兵力缩减到万人,诸将指挥一两千人作战,效果会更有保障。

    孙策深以为然,与周瑜反复商量。

    当天晚上,周瑜便将他们商量的成果汇报给杨彪。

    杨彪非常满意,又一次向周瑜发出了邀请。

    他清楚,这个方案不太可能是孙策的主意,应该是周瑜提出的方案。眼下太尉府人不少,通晓军事,有实战经验,又有过人见识的却不多。如果周瑜愿意,他愿意以周瑜为长史。

    长史虽然只有千石,却是太尉府群吏之首,地位非常重要。

    周瑜非常感激,但他还是婉拒了,等天子的决定再说。

    ——

    第二天一早,寅时初刻,孙策便与周瑜早早起身,收拾停当,与周忠一起坐在堂上,准备参加朝会。

    他们之前就听周忠说过,朝会开始的时间比较早,大臣又应该比天子先到,所以要早早地起身,以免迟到。

    这也是为什么未央宫北门外的住宅被称为甲等的原因,那里离宫门最近,可以节约不少时间。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周忠便带着孙策、周瑜出了门,赶往太尉府。

    到了太尉府,太尉府前的灯笼还没有灭,门前只有当值的卫士,大门紧闭,一个人也没有。

    看到周忠等人,都伯阎温很是诧异,连忙迎了上来。

    “周公……是准备随太尉一起参加朝会吗?”

    周忠看着紧闭的府门,一头雾水。“是今天吧?我没有搞错时间吧?”

    孙策、周瑜也一脸茫然。

    阎温笑了,一边命人开侧门,将周忠让到里面等候,一边解释道:“周公有所不知,天子恢复朝会后,体恤老臣,担心他们受不了早寒,便取权宜之计,将早朝的时候推迟到卯时。太尉主兵事,最为重要,所以安排在最后。若是谈得久了,还可以在散朝之后接着谈。所以太尉府去得最近,通常都要到辰时才去。”

    周忠愕然,随即大怒,攘袖而起。“杨文先竟敢戏弄我,等我将他拽起来,理论理论。”

    说着,举步就往里面走。

    周瑜连忙上前抱住。“伯父息怒,这里是太尉府,造次不得。”

    “太尉府又如何?天子面前,我都不假颜色,还怕他太尉府?再说了,他还是个假太尉,又不是真太尉。”

    周忠一边说,一边掰开周瑜的手,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似的,向内宅冲去。

    周瑜、孙策面面相觑。

    周忠敢这么做,是因为他和杨彪是老朋友。他们作为晚辈,却没这胆气。

    阎温也懊悔莫及。

    看周忠一副儒雅的样子,他真没想到周忠会这么莽。早知如此,他就不让他们进门了。

    “这个……”周瑜很尴尬,上前与阎温见礼。“在下周瑜,字公瑾,不知足下怎么称呼?”

    周瑜这几天出入太尉府,阎温认识周瑜的,知道他的身份,连夜还礼。“天水阎温,字伯俭,为卫尉麾下都伯。”

    “天水人啊。”周瑜笑道:“杨公子在贵郡为太守,你在太尉府做都伯,还真是有缘啊。”

    阎温哈哈一笑。

    “杨公子为天水太守多久了?”

    “再过几天,就有两年了。”

    “那天水如今形势如何?想必是物兆民丰,百生安居乐业吧?”

    阎温顿时来了精神,与周瑜聊了起来。

    第七百一十二章 应接不暇

    周忠虽然生气,却只是站在后院门口喊了几句,并没有真的冲进去。

    一会儿功夫,杨彪穿好衣服走了出来,满脸歉意。

    “忘了关照你,是我的疏忽。用朝食了么?一起吧。”

    “上朝时间这么重的事,也能忘?你觉得我会信你吗?”

    “我以为你知道。”杨彪很尴尬。“我忘了改制度时你还在江东,刚刚还朝,今天是第一次参加朝会。”

    周忠接受了杨彪的解释,却还是有些不解。“朝会时辰调整这么重要的事,为何不在邸报里公布?”

    他虽然身在江东,有邸报传递消息,对朝廷中的事却不陌生。

    杨彪一边引着周忠向侧院走,一边解释起来。

    “修改朝会时辰时,就有人反对,但天子说,时辰太早,老臣们要早起,太辛苦。再加上冬天冷,当时长安缺少木炭,推迟到天明,也能节省一些。但此事于例不合,的确不能轻易改变,所以只是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