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王冠在线阅读 - 第701章

第701章

    杨溥这一计献策,太过凶险,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覆之境,别说杨士奇说过此计不可轻易施行,就连杨溥自己都没有十全的把握。

    所以朱高炽也不敢轻易采用,才冒着风险来找黄昏帮着参谋一番。

    朱高炽相信,黄昏虽然没和他联系,但绝对支持他为储君。

    因为朱高炽明白一个道理。

    当下大明,开疆拓土有父皇和黄昏两个人,再有千千万万出生入死的将士,够了。

    但是守成,非自己莫属!

    老二不行,老三更不行。

    这是朱高炽的自信。

    朱高炽相信,黄昏也一定看清了这个道理,要不然不会走出盐官镇那一着棋来,只是朱高炽还算有疑惑,黄昏既然要扶龙于自己,为何从来不接近自己。

    扶龙之臣,难道就不想在自己登基之后获从龙之功?

    想不明白。

    哪怕是朱高炽这样的人,也看不透黄昏这个人。

    所以他的自信有些过头。

    第539章 苦口婆心劝储君

    黄昏扶龙,从龙,其实没考虑过事后获得泼天大功。

    也是自信过头。

    黄昏认为他在永乐朝期间就能做到人间臣子第一人,天子朱棣,朱棣之下,千万臣子之中,黄昏独立山巅。

    于山巅享受百年孤独。

    这是理想状态。

    非理想状态下,天子朱棣容不下自己功高欲盖主,于是大明天下天子是朱棣,但中南半岛乃至西洋诸地,姓黄!

    黄昏从一开始走入仕途,谋划的都是生前身后事。

    最远大的野望,他瞄准了世间最好的两块地之一。

    一块是大明,属于朱家。

    但另外一块地在北美洲。

    因为现在哥伦布还没有发现那片土地,要在本世纪末,所以黄昏还有很多的时间来布局,可以抢先在前。

    这是个极其困难的事情,北美洲距离亚洲实在太远。

    想远了。

    问朱高炽,“不知道杨侍读是何计策?”

    先前称呼杨溥为先生,是因为吴与弼拜师之事,现在讨论政治,那么便是同朝臣子,理应尊称姓 官职,太子洗马是东宫属官,所以还是称呼侍读比较尊重人。

    读书人更喜欢翰林侍读之类的官职。

    朱高炽继续低声,“按照我们的推测,随着安南大捷,父皇大概又有些后悔立我为太子了,原因想必黄指挥也清楚,所以这一次父皇归来,我少不了要诸多受罪,按照杨侍读的意思,与其被父皇细水长流的抓小辫子,不如一次性承受,从而可以让老二和老三疯狂出手,只有这样,才能让父皇看清楚老二和老三的品行。”

    政治斗争之中,有一招被用了无数次,屡试不爽。

    来源于共叔段的故事。

    后来被简化成一句话,欲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黄昏愣住。

    他没想到,朱高炽竟然敢走这种险棋,难怪他的心腹——朱高炽的心腹,不就是三杨么,既然是杨溥提出来的,那么剩下的心腹就是杨士奇和杨荣。

    连杨士奇和杨荣都不敢贸然决定,可见这招棋之险恶,稍有不慎全盘皆灭。

    问道:“所以,是怎么操作?”

    朱高炽大喜,黄昏这接连两个问题就表示他愿意帮忙参谋一二,有他帮忙查漏补缺,这个计谋就要稳妥许多,急忙道:“是这样的,父皇如今距离应天尚有几百里,行文来通知让应天准备迎驾,杨溥打算让我在迎驾上犯点小错。”

    小错?

    事关天子,小错也是大错。

    黄昏愕然。

    关于朱棣和朱高炽之间的故事,后人其实关注的很多,朱高炽确实出现过一次迎驾失误,导致多名东宫属官被砍了脑袋,杨溥、黄淮甚至在诏狱里待了十年。

    但那是永乐十二年的事情。

    为何今年要上演。

    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出现导致事情发生了变化。

    思忖了一阵。

    如果现在就上演这件事,只怕后果不是朱高炽能承受的,毕竟立储不久,朱棣现在后悔立储的心正盛,搞不好这一着棋后,朱棣就会立即废储换朱高煦上。

    永乐十二年再发生这件事,朱高炽已经在储君位置上呆了多年,太子势力稳固,所以朱棣没有轻易废储。

    此计不妥,风险着实太大。

    摇头道:“殿下,此计妙是妙极,但您现在还没有培养好稳固的东宫势力,而立储未久,陛下改储之意正盛,如果行此计,恐怕不是掉几颗脑袋关几个人在诏狱那么简单,很可能会被陛下抓住机会,将您从储君位置上废黜下来,改立汉王殿下,在我认为,殿下根本不需要去计较陛下的态度,也不需要在意汉王和赵王两位殿下的蠢蠢欲动,你只需要尽心尽力,在东宫属官的辅佐下,竭尽全力的帮着陛下理政即可,陛下不给您的权利,比如人事处置权,那您就坚决不要去沾染,哪怕是涉及到东宫利益,也绝对不要去僭越陛下的底线!”

    深呼吸一口气,“陛下春秋鼎盛,殿下现在想的不应该是那天子皇位,而是应该想办法活得开心一些,宽心一些,舒心一些,凡事不要想太多,做一个难得糊涂之人,有那风雨来,但沐雨观花求一个自在。至于兼国理政这江山百姓,东宫属官们也非泛泛之辈,大可放心交给他们,又或是那汉王和赵王殿下要有诸多阴谋诡计,东宫属官们见招拆招便是,殿下记住,您只需做一件事:处理好您本职内的工作,不僭越陛下底线,不去忧心储君之位的风雨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