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争魏在线阅读 - 第830章

第830章

    度田不仅仅只度田,实则是考察土地上发生的一切。

    关中一片废墟,这些事情还好,河西、蜀中却非常常见。

    自古皇权不下县,乡土发生什么,朝廷根本不知道。

    豪强们当然不傻,朝廷查明自己有多少田,就要交多少税,自然想尽办法隐匿田产。

    连蜀中大姓和百姓也一起隐匿田产。

    这跟后世一个道理。

    先秦商鞅变法,度田时也遇到过巨大阻力。

    光武帝度田不实之罪诛杀了十几个太守,地方豪强大姓纠结百姓直接攻打官府……

    秦国虽然没有发展到这一步,但抗拒度田是肯定的。

    杨峥的改革差不多走进了深水区。

    以前是摸着司马家过河,但这一次杨峥不敢摸司马家,必须自己过河。

    索靖、赵阿七、陈寿都看着杨峥。

    杨峥也很郁闷,其实很多政策对老百姓有利,但百姓不一定能明白。

    如此次度田,寻常百姓能多交几升粮?

    秦国有了钱,才能修桥补路,设置官衙、医馆,集中力量办大事。

    “报——”堂外黄门拖着长长的颤音由远及近,“大王,河西度田使常忌遭刺杀身亡!”

    杨峥的脸“唰”的一下沉了下去,没想到他们还真敢动手!

    “常使君度敦煌之田,忽有千余羌胡马贼,杀至田间,随行护卫七十甲士与之血战,终因寡不敌众而殉国,随行文吏十七人亦惨遭毒手……”

    “好大的狗胆!”杨峥拍案而起,已经很多年没有如此愤怒了。

    原以为蜀中最先出事,没想到家门口的敦煌先来这一出。

    “什么羌胡马贼,分明是敦煌的那几家所为!”杨峥怒道。

    “大王请息怒,属下亲去敦煌调查此事!”索靖脸色惨白。

    敦煌最大的豪强无疑是索家。

    马贼能通过层层卫戍和烽燧,杀到田垄上,这本身就是一件奇怪的事。

    若真的是外部马贼入侵,斥候、镇抚司、宣义司会提前得到消息。

    没有地头蛇的配合,马贼绝不会做的如此干净利落。

    当初杨峥从西平起兵,拿下武威之后,又转击高昌,河西三郡不得不降。

    杨峥也网开一面,敦煌原封不动,相当于半自治状态,以稳定西域局势。

    任何妥协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索家大部迁入长安,但当地仍有相当势力。

    “大王……”索靖双膝跪下,“臣请命亲自调查此事。”

    连度田使都敢杀,这些人的胆子太大了,若按照杨峥的性子,绝对会夷三族,震慑其他豪强。

    不过换个角度考虑,若没有阻力,说明这场度田没有触及根本。

    杨峥看着地上的索靖,他这些年劳苦功高,在凉州兴建牧场,在关中主持均田,政绩出类拔萃,被杨峥视作鲁芝的接班人重点培养,下一步就要加平尚书事了,若是他牵连其中……

    但这场变革若是不触及豪强,那还不如司马家的占田制。

    “索靖听令,你即刻接任河西度田使,领三千武卫营入敦煌。”杨峥决定还是相信索靖一次。

    其他话不用多说,常忌之死必须水落石出,他是聪明人,知道杨峥的决心。

    再者,他出身敦煌,属于当地地头蛇,熟知当地形势。

    索靖既然敢站出来,就一定有壮士解腕大义灭亲的决心,否则根本不用主动来踩这个雷。

    这时代真正的士人,节操还是靠得住的。

    当然,这也是对他的一次考验。

    有镇抚司、宣义司在,索靖想弄虚作假都不可能。

    “臣领命!”

    常忌遇刺,让杨峥警觉起来,内部敌人和旧势力不可能轻易的投降,动豪强的利益,形同杀人父母,从古至今都最为艰难。

    杨峥办不成,下一代更不可能办成。

    忽然之间,杨峥多多少少有些理解司马昭了。

    与士族豪强妥协几乎是大趋势。

    光武帝如此,曹丕如此,孙权也是如此。

    但杨峥不想如此!

    第六百二十八章 用人

    度田难度最大的还是在蜀中。

    当初颁布均田制的时候,蜀中士族豪强就暗中掀起南中之乱,借南中之乱施压官府。

    如果平定不了,蜀中暴乱将随之而起。

    但杜预坐镇成都,向杨峥极力保举霍弋,南中叛乱被迅速平定,还出兵反击吴军,攻下交州四郡,军威赫赫,蜀中士族豪强不得不退让。

    谁知刚刚消停了一年,杨峥的度田令又来了。

    均田制只是让他们吐出一小部分利益,地方上的矿林田湖还是他们的,只是伤筋动骨而已。

    但度田则是一发入魂,直接冲他们的命根子来的。

    当初蜀国君臣都没敢走这一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暴秦啊暴秦,我等与尔势不两立!”

    五月的滂沱大雨之中,一人站在土坡上持剑振臂而呼!

    土坡下,数千名百姓举起了锄头、木叉,“势不两立!”

    蜀中食不果腹衣不着体的穷苦百姓,绝大多数都迁徙至关中汉中,还留在蜀中的多少有些田地。

    以前收粮由州县的司马、主薄这些人说了算。

    朝廷任命太守县令都尉等官,太守县令想要做事,必须要用到吏,而吏则是士族豪强自己当,他们当然不会把真实田产报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