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争魏在线阅读 - 第853章

第853章

    没有司马昭的照拂,贾充全族堪忧,因此他的哭声绝非虚假。

    “贾公节哀!”司马炎做做样子,随口客套一句。

    谁料贾充脸上的泪水都没擦干,就跪在司马炎面前,“非常之时,不可遵循常理,世子平定荆襄、击败吴军,收复淮北,逼降钟会,武功赫赫,当早进大位,以定天下人心!”

    大位可以是晋王,也可以是更上面一层。

    这无疑是在向司马炎坦明自己还有大用。

    自古劝进之功最高,别人都还在想着怎么办司马昭的后事,贾充却第一个劝司马炎趁早上位。

    如此体贴,如此深明大义,司马炎欣喜不已,忽然想起司马昭曾经说过的话:知汝者贾公闾也。

    旁边荀勖、裴秀等人心中也是钦佩不已,还是贾充豁得出去。

    别的士族多多少少要几分脸面,贾充全无顾忌,就这么拜在司马炎脚下……

    “父王薨逝,贾公怎可出如此之言?”司马炎心中大为感动,嘴上却还在推辞,一把扶起贾充,目光扫过荀勖、裴秀、石苞等人。

    石苞心领神会,也赶紧跪下,“请世子先国事,后家事!”

    众人齐声道:“请世子进晋王!”

    甘露八年六月,世子司马炎进晋王,封石苞为司徒,贾充为卫将军,加封陈骞征北大将军,郯侯,钟会为扬州都督。

    至于司马昭到底怎么死的则无人关心。

    第六百四十六章 旱灾

    进入六月之后,一场预料之中的旱灾降临关中。

    从五月开始,一直没有下雨。

    六月盛夏,庄稼全都晒枯了,黄河也越来越细。

    为了争夺所剩不多的水源,各地爆发几场小型械斗。

    虽然被弹压,几个主谋者被斩首示众,但百姓的恐慌情绪却在漫延。

    刚刚过上一两年的好日子,眨眼间就要付之东流。

    杨峥也有些上火,今年若是再积聚一年,关中的生机差不多就都恢复了,偏偏老天爷不给力。

    不过关中这块地一向如此,隔个几年就是旱灾水灾蝗灾的,盛唐的几位天子都要去关东讨饭,更不用说杨峥。

    幸亏张辅、李密、寿良这两年大力修建褒斜道,让蜀中的物资能输入关中。

    虽然沿途耗损不少,效率不高,但总比没有好。

    除了蜀中,河湟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早已成为秦国的粮仓。

    关中旱灾并未影响到此地。

    “河湟蜀中的粮草足以支撑关中三个月,加上牧场的牛羊,捱过今年不难。”鲁芝嘴里说出的话,让杨峥安心不少。

    “今年能捱过去,明年如何?”

    作为君主,杨峥不得不想的远一些。

    倘若这场旱灾持续到明年,秦国的大好局面就崩了,百姓会重新逃回蜀中。

    “大王吉人自有天相。”鲁芝拱手道。

    这话让杨峥感觉是要放弃治疗,乖乖躺平。

    “关中大旱,关东没有大旱吗?”杨峥目光转向赵阿七。

    赵阿七尴尬道:“回禀大王,淮北、青徐持续暴雨,出现小规模水灾,汉水泛滥,南阳……”

    什么叫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杨峥也有气无力的挥挥手,让他别再说了。

    堂中忽然变得安静起来。

    赵阿七的尴尬漫延至所有人,众人大眼瞪小眼。

    鲁芝咳嗽一声,“既然今年旱灾不可避免,就从今年开始征发青壮,扩建长安,修秦王宫,以工代赈,避免百姓受人蛊惑。”

    这个思路倒是可以。

    秦国的都城肯定在长安。

    现在的长安从汉末以来便饱受蹂躏,董卓、李傕郭汜这些人不是怜花惜玉的主儿,杀人放火是一把好手,治理地方……还是算了,李傕郭汜自相攻战,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长安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每天吃喝用水中带着一股淡淡的苦馊味。

    城市格局没有章法,没有布局,官署、民居交错相处,十分杂乱,完全没有大国气象。

    杨峥的秦王府也是当年的征西将军府。

    大秦的疆域都如此之大了,总不能一直窝在破败的长安城中吧?

    不过与其扩建,不如重修。

    长安城北临渭水,渭水时常偏移,随时有淹没长安的威胁,动不动就内涝,实在是个麻烦事。

    “于龙首塬重修一城如何?”杨峥指着沙盘道。

    隋大兴,唐长安其实就在此地。

    龙首塬地势较高,临近灞、浐、潏三水,军事上占有地利。

    “若是新建,至少七八年以上,今潼关未下,随时会有大战,此时大兴土木只恐劳民伤财,而城亦无法筑城。”果然,鲁芝第一个反对。

    杨峥盯着沙盘,回忆后世复刻的长安城,心中顿时有了主意,“当然不是一蹴而就,可将长安规划为坊,修一坊则是修一城,以此不断扩建,七八年休不成,十年、十五年总能修成!”

    这相当于后世的模块化设计。

    索靖拱手道:“此策大为可行!”

    年轻人毕竟是年轻人,头脑灵活,很快就明白了杨峥的意思。

    “如今大旱,可以以工代赈,将来农闲,也可以工钱招募民夫。”杨峥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