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重造大顺天在线阅读 - 第78章 戮力杀贼

第78章 戮力杀贼

    杨嗣昌之所以夺下宋一鹤的兵权,除了立威以外,主要还是希望手中能够捏住一股可用的兵力。

    如今的杨嗣昌虽然有调动各镇总兵之权,但是由于原来熊文灿的督标近乎全军覆没,而他自己如今反而没有可靠的督标,反倒是抚标还有几个营头,让参将尹楚去做这个抚标参将,更有利于他掌握兵力。

    在处置了这件事情之后,杨嗣昌便拉着宋一鹤和左良玉开始分析其目前的情况。

    严格来说,大明朝剿寇也已经剿了十几年,不能说没有取得胜果,但问题是明廷的一系列骚操作,使得义军势头并没有被扑灭下去,如今反而兴起了五支兵马。

    其中最强的自然是张献忠,他如今已经跑到了楚、蜀与陕西交界处屯兵养锐,手中握有近十万兵力。

    其次便是曹操罗汝才为首的义军,分别散布在南漳、房县、远安、兴山四县之间的广大区域,与张献忠形成了相互呼应。m.

    再其次就是革、左的几个营头,他们分别散布在随州、应山、麻城、黄冈一带,又从以后面牵扯了襄阳的官军。

    势力相对较小的便是李自成和李晟这两股人马,其中李自成居于商洛山间,李晟则占据郧西一带,同样也不可小觑。

    分析完了目前的状况后,杨嗣昌很快便得出了一个结论。

    剿匪不能不剿,但是也不能一起剿,否则只会让这些人产生阻力,导致剿匪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诸贼之中,以张献忠最为可虑,其部性情狡诈,且人数最多,且游离数省之间,随时会酿成祸患,因此当前最需要剿灭的贼人就是张献忠。”

    “至于其他四股势力当中,李自成已经遭受重创,短时间内不会兴风作浪,革、左素无远志,将来也必定会一举成擒,曹操罗汝才虽然桀骜难驯,但是此人贪图享受,将来也有办法可以对付。”

    说到这里的时候,杨嗣昌忽然想起了李晟,犹疑道:“此辈盘踞在郧西,同样是罪孽深重,一旦剿灭张献忠,下一步就对付此獠。”

    对于作战方针,宋一鹤自然是毫无意见,可是左良玉却有些担忧,他先前就已经在张献忠手中吃过亏,担心敌不过对方。

    “督宪大人,张献忠此贼兵力雄厚,只怕一时间难以对付......”

    杨嗣昌早已经深思熟虑许久,对于当前的情况也十分了解,他颇有信心地说道:“献贼明面上虽有十万之众,可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真正可用之兵不过二三万人,倘若再说其精兵,无非就是数千人而已。”

    很显然,杨嗣昌非常了解流寇的人员构成,通常都是以少数铁杆精锐亲兵,加上一部分普通兵卒,构成主力军队,至于其余的数万人大部分都是预备军形式的存在。

    在原本历史上,哪怕直到山海关之战时,李自成明面兵力虽有四十万,可实际的核心兵力也就七八万人上下。

    况且还有一点,杨嗣昌早已经有了充分准备:“本督已令四川巡抚邵捷春封锁入蜀之道,严防献贼进入四川,且有三边总督丁启睿沿汉水设防,封锁武关道,严防贼人入秦;届时本督亲率各镇剿寇大军于十二月直捣巢穴。”

    由于春冬两季天寒地冻,不便行军,因此义军通常是在夏秋两季活动,而杨嗣昌便根据这一特点,专门决定在今冬明春,也就是十二月、正月以及二月作为围剿张献忠之期。

    杨嗣昌望向左良玉,笑道:“昆山,如此布置可放心了?”

    左良玉连忙恭敬地说道:“以末将之见,当前尚有一点欠缺。”

    “哪一点?”

    “张献忠平日里多有笼络周边百姓,使得百姓们情愿为他效命,官兵进剿时他们还会给张献忠通风报信,倘若不能改变这一点,只怕我军行军时无机密可言。”

    对于这一点,左良玉深感苦恼,之前罗喉山大败便是因为这一点原因,官兵进入罗喉山几乎毫无机密可言,使得张献忠早早布下了圈套,就等官兵来钻。

    杨嗣昌脸色微变,他咬牙道:“倘若再有这等通敌之民,应当果决处置,切勿手软。”

    左良玉微微一愣,顿时大喜过望,道:“若是如此,末将定当戮力杀贼。”

    一旁的宋一鹤顿时腹诽,戮力杀贼不一定是真,可杀良冒功却是真真的......

    .......

    对于襄阳百姓们来说,总督衙门深沉如海,里面决定的每一件事情都关系着襄阳的命运乃至于整个湖广的命运。

    可对于张献忠来说,总督衙门却是一个大筛子,只要使足了钱,无论什么消息都能从里面漏出来,其中自然包括杨嗣昌即将展开的作战规划。

    实际上,自从谷城起义之后,张献忠一直都十分自在,他先是联合罗汝才攻占了房县,然后又在罗喉山大败明军,杀死总兵罗岱,将左良玉打了个仅以身免。前前后后更是消灭了明军一万多人......

    要知道,这一万多人大部分都是从剿寇中杀出来的精锐老兵,跟寻常新组建的明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也正因为如此,也使得崇祯皇帝为之震怒,直接杀了熊文灿,

    因此,此时接连取得胜利的张献忠,对于这个没什么名气的杨嗣昌并不看重。

    “哼哼,管他什么督师巡抚的,若是胆敢带兵前来,让他跟着郑崇俭一起死!”

    张献忠意气风发,见到明军如此不济事,他心中甚至已经产生了将来做皇帝的想法,若真是能够走上这么一遭,也算是要名垂青史了。

    军师徐以显头脑相对清醒许多,他沉声道:“主公,有句话说咬人的狗不叫,这个杨嗣昌可没那么简单,正是此人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计策,如今来看这一招几乎要将我们置于死地了。”

    张献忠摇了摇头,笑道:“这个杨嗣昌再怎么厉害,可到头来打仗的还是左良玉这几个废物,他过去打不过咱们,将来就能打得过?老子才不信他杨嗣昌能点石成金不成。”

    徐以显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无论如此,都必须跟罗汝才、李自成还有那个李晟知会一声,当初主公正是因为他们才选择提前举兵,如今也不能让他们轻易得了这个大便宜。”

    张献忠想到这里,感觉到似乎有些道理,便点了点头,让徐以显写好书信,送给了几个义军首领。江湖烟雨秀的明末:重造大顺天